新闻动态
最新公告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诺贝尔奖获得者根岸英一教授来访我校并作系列报告


时间:2016-07-20 11:31:00作者:管理员点击量:
受学校邀请,7月14日,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普渡大学根岸英一教授,日本冈山大学西原康师教授访问我校进行学术交流,两位教授分别为全校师生作了精彩的系列报告。报告会由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处主办。我校校长程光旭,副校长杨祖培、高子伟,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负责人以及教师、学生代表近千余人聆听了报告会。
  14日上午,根岸英一教授做客我校曲江讲坛,在新勇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作了题为“How to Win Nobel Prize”的励志报告。程光旭校长致欢迎词。他首先代表学校对根岸英一教授和西原康师教授的来访表示欢迎,并向在座师生简要介绍了两位教授的学术背景和科研成果等情况。随后,程校长向两位客人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并提到了我校与美国普渡大学的友好交往,表示希望双方能继续深化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两校研究生教育的共同发展。最后程校长勉励同学们抓住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聆听讲座,把所感所悟转化成学习和科研的动力。
  报告会上,根岸英一教授从自己的求学经历出发,畅谈了他的Nobel之路。他讲道,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实验设计是产出高质量学术文章和科研成果的先决条件。只有严谨治学、潜心钻研才能攀登上科学的高峰。他告诫同学们,做科研一定要重视基础实验,提高独立开展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培养自身的科研兴趣和素质。随后,他与在座师生分享了自己的生活四准则:第一要有健康的体魄,这是进行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第二要有幸福的家庭生活,这是事业成功的保障;第三要有自己热爱的事业,这是应有的追求和目标;第四培养一种持久的爱好,这也是幸福生活的必要点缀。最后,根岸英一教授说道,投入与产出是成正比的,希望师大的同学们在求学和科研之路上坚定信念,追求卓越,大胆思考与创新,将压力化为动力,不断勉励自己“I should do well”,最终实现自己的科研目标和人生理想。
  整场讲座,根岸英一教授认真严谨,娓娓道来,并结合现场提问与我校教师及研究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根岸英一教授以其非凡而卓越的学识、睿智而深邃的思想,引领我校师生徜徉在科学的殿堂,共享了一场难得、难忘的精神饕餮。
  副校长高子伟对报告会进行了总结,他代表学校感谢根岸英一教授为我校学子带来了精彩的学术讲座。他指出,学生应首先明白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为之不断努力。就像根岸英一教授发现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一样,首先要扎实学术基础,再一步一步探索和钻研,在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后去攻克它,终会修得正果,取得成功。他勉励同学们端正学术态度,专注学术科研,在自己的科研领域取得成绩,作出贡献。报告当天适逢根岸英一教授的生日,高子伟与现场师生一起向根岸英一教授送上了祝福。会后,根岸英一教授在新勇活动中心一层接待室为我校题字签名,留作纪念。
  14日下午,根岸英一教授在文汇楼C段二层报告厅作了题为“Magical Power of TransitionMetal Catalysi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房喻教授主持。报告中,根岸英一教授重点介绍了自己在获奖课题“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的精彩工作。他还就自己的成功经历和心得和与会人员作了分享,获得了全场师生的一致肯定。
  同一时间,西原康师教授在文澜楼一层报告厅作了题为“My happy life surrounded by nice friends”的专题讲座,副校长杨祖培主持报告会。西原康师教授分享了给他启迪指导的老师和在他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一起工作的故事,强调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他说,人的成功离不开朋友的支持和帮助,朋友是最宝贵的财富。西原康师教授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用自身的经历和平实的语言带给在场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的有益启迪。
  报告会后,两位教授还参观了我校博物馆和化学化工学院。

根岸英一(Ei-ichi Negishi)教授
  出生于1935年7月14日,美国普渡大学杰出的化学教授。他于1958年获得东京大学本科学位。1958-1966年,作为化学研究员进入日本帝人公司工作,同时作为富布赖特学者用三年的时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化学博士学位。1966年,他加入了赫伯特·布朗教授实验室,成为普渡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并在1968年被委任为布朗教授的助理。1972年,根岸英一成为雪城大学助理教授并开始了关于“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的交叉偶联”的终身研究。1976年,他成为雪城大学副教授,1979年被邀请回到普渡大学就任教授。1999年起任赫伯特·布朗化学研究室特别教授。他所获奖项中最具代表性的有1987年J.S.古根海姆奖学金,1996年化工协会日本奖,1998年有机金属化学ACS奖,1998-2001德国洪堡高级研究员,2000年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颁发的弗兰克兰先生爱德华奖,2007年日本山田贺奖,2010年的合成有机化学ACS创意工作奖,2010年日本文化勋章,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2010年英国皇家化学学会荣誉奖,2011成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研究员。 2014年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背景
   
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和日本科学家根岸英一、铃木彰因在研发“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的交叉偶联”而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他们三人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6万美元)的诺贝尔化学奖奖金。三人虽然研究领域相同,但多年来从未合作过,这在诺贝尔联合获奖的历史上相当罕见。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颁奖委员会在颁奖状中称,钯催化的交叉偶联是今天的化学家所拥有的最为先进的工具。这种化学工具极大地提高了化学家们创造先进化学物质的可能性,例如,创造和自然本身一样复杂程度的碳基分子。碳基(有机)化学是生命的基础,它是无数令人惊叹的自然现象的原因:花朵的颜色、蛇的毒性、诸如青霉素这样的能杀死细菌的物质。有机化学使人们能够模仿大自然的化学,利用碳能力来为能发挥作用的分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框架,这使人类获得了新的药物和诸如塑料这样的革命性材料。
  为了创造这些复杂的化学物质,化学家需要能够将碳原子联接在一起。不过,碳是稳定的,碳原子之间并不能够轻易发生反应。因此,科学家们将碳原子联系在一起的首批方法就是基于使碳更为活跃的技术。这样的方法在创造简单的分子时起到了效果,但是在对更为复杂的分子进行合成时,科学家们在他们的试管里发现了太多并不需要的副产品。
   赫克1972年率先发现,借助钯催化,不用高温和高压,碳原子间可以相互接近至可以发生反应的距离;根岸1977年和铃木1979年对这一理论作出补充,把研究范围扩大到更多有机分子。评审委员会认定,三位科学家创制了“迄今所能使用的最复杂工具之一”。
  钯催化的交叉偶联解决了这一问题,向化学家们提供了一个更为精确和更为有效的工作工具。在赫克反应、根岸反应和铃木反应中,碳原子遇到了钯原子,它们之间的接近性启动了化学反应。
  钯催化的交叉偶联被用于全球各地的研究工作,也被用于制药等商业生产、制造供电子行业使用的分子。

西原康师(Yasushi Nishihara)教授:
  教育背景:1992年在广岛大学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1994年在广岛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科获得理学硕士;1997年在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金属有机化学:过渡金属催化剂和功能材料合成中的应用新的合成反应的发展。
  职业经历:1994-2004年在东京工业大学资源化学实验室担任助理教授;2004-2010年在冈山大学化学系任副教授;2010.4-至今在冈山大学化学系任教授;
  所获奖励:日本科学促进协会(JSPS)奖学金(1996);日本有机合成化学奖(2002);冈山大学理学院教育贡献奖(2007);冈山大学青年首席研究员(2007);日本2008年度化学协会产业奖(2008) ;日本合成有机化学激励奖(2009);日本冈山激励文化奖(2010);



热烈欢迎两位教授来访我校
程光旭校长致欢迎词
高子伟副校长主持报告会
根岸英一教授作精彩报告




报告会现场
交流互动
根岸英一教授为我校题字签名
房喻教授主持学术报告会
根岸英一教授为我校师生作精彩的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现场
同学们与根岸英一教授合影留念
杨祖培副校长主持西原教授的报告会
西原康师教授作精彩报告


报告会现场

同学们与西原康师教授合影留念
根岸英一教授参观博物馆
两位教授参观化学化工学院

 地址: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 邮编:710062 电话:029-81530726 :(029)85307567传真:(029)85307567        
       
       copyright © 2013 版权所有:陕西省生命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