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10日上午,第四场分会报告准时分别在崇鋈楼一层学思堂、崇鋈楼三层归仁堂会议厅举行。
第一分会场的报告前半场由福州大学魏明灯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钟羽武教授作了题为“近红外吸收与发射光功能配合物”的报告;华东理工大学的朱为宏教授作了题为“新型烯桥光致变色染料:超分子自组装、光开关及分子逻辑门的应用”的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宋钦华教授作了题为“三芳基硼激发态的性质及应用/新颖的巯基分子探针的合成及细胞成像”的报告;陕西师范大学的张耀东副教授作了题为“酶的分子设计、分子识别与光传感”的报告;广西大学的王益林副教授作了题为“CdTe量子点“开关”测定硫普罗宁”的报告。
经过短暂的茶休后,后半场的报告由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钟羽武教授主持,福州大学魏明灯教授作了题为“ZnO光阳极表面酸性腐蚀的抑制及其对光电性能的影响”的报告;兰州大学的覃文武教授作了题为“Photophysical study of a highly selective copper fluorescent indicator based on aminoquinoline substituted BODIPY”的报告;陕西师范大学的曾京辉教授作了题为“Ag/C纳米电缆对提高DSSC电子收集效率的影响研究”的报告。
第二分会场的报告前半场由陕西师范大学大学的陈亚芍教授主持,国家纳米科技研究所的曾庆祷研究员作了题为“扫描隧道显微技术在表面光化学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大连理工大学的赵建章教授作了题为“具有强可见光吸收的新型三重态光敏剂的合成与应用”的报告;陕西师范大学的蒋家兴研究员作了题为“有机共轭微孔聚合物用于可见光催化脱氢偶联反应”的报告;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的易志国研究员作了题为“Ag3PO4半导体光化学”的报告;绵阳师范大学的孙玉希副教授作了题为“光致发光过程分子行为机制”的报告。
经过短暂的茶休后,后半场的报告由陕西师范大学的蒋家兴研究员主持,复旦大学的崔晓莉教授作了题为“Fe掺杂TiO2的简易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的报告;陕西师范大学的杨合情教授作了题为“暴露高能晶面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增强的光催化性能”的报告;天津大学的禚司飞研究生作了题为“无机多孔纳米材料的离子交换合成与光解水制氢性能”的报告;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的孙再成研究员作了题为“无氟路线合成具有明确晶面结构锐钛矿TiO2纳米结构”的报告。
报告期间,两个会场报告交流顺利,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在座师生踊跃与报告人进行交流探讨。
朱为宏教授作报告
魏明灯教授作报告
覃文武教授作报告
曾庆祷研究员作报告
赵建章教授作报告
崔晓莉教授作报告
会场交流
会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