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荧光光度法测定多维葡萄糖粉中维生素B2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荧光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2、掌握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常温下,处于基态的分子吸收一定的紫外可见光的辐射能成为激发态分子,激发态分子通过无辐射跃迁至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再以辐射跃迁的形式回到基态,发出比吸收光波长长的光而产生荧光。
在稀溶液中,荧光强度IF与物质的浓度c有以下的关系:

当实验条件一定时,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的浓度成线性关系:

这是荧光光谱法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
荧光分光光度计由五部分构成,包括光源、单色器1、样品池、单色器2、检测器(两个单色器呈直角)。荧光分析仪器与分光光度计比较主要差别有两点:荧光分析仪器采用垂直测量方式,以消除透射光的影响;荧光分析仪器有两个单色器,能够获得单色性较好的激发光并消除其它杂散光干扰。
仪器部件中光源:在荧光计中常用卤钨灯作光源;荧光分度计常采用高压汞灯或氙灯做光源 (日立 F-7000)。单色器:荧光计的单色器是滤光片,只能用于定量分析;荧光分光光度计采用两个光栅单色器,可获得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检测器:荧光计采用光电管作检测器;荧光分光光度计采用光电倍增管作检测器。
维生素B2(又叫核黄素,VB2)是橘黄色无臭的针状结晶,维生素B2易溶于水而不溶于乙醚等有机溶剂,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稳定,光照易分解,对热稳定。其结构为:

维生素B2溶液在430~440 nm蓝光的照射下,发出绿色荧光,其峰值波长为525 nm。VB2的荧光在pH=6~7时最强,在pH=11时消失。维生素B2在碱性溶液中经光线照射会发生分解而转化为光黄素,光黄素的荧光比核黄素的荧光强的多,故测VB2的荧光时溶液要控制在酸性范围内,且在避光条件下进行。
多维葡萄糖中含有维生素B1、B2、C、D2及葡萄糖,其中维生素C和葡萄糖在水溶液中不发荧光,维生素B1本身无荧光,在碱性溶液中用铁氰化钾氧化后才产生荧光,维生素D2用二氯乙酸处理后才有荧光,他们都不干扰维生素B2的测定。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荧光分光光度计,烧杯,容量瓶(50 mL),移液管,量筒,分析天平,玻璃棒。
试剂:多维葡萄糖粉,冰乙酸,维生素B2标准溶液。
四、实验步骤
1、测量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
打开氙灯,再打开主机,然后打开计算机启动工作站并初始化仪器。仪器初始化完毕后,点击Method→在Analysis Method中进行参数设定→点击General,将Measurement改为Wavelength Scan→点击Instrument,将Scan Made改为Excitation(激发)并且发射波长为520 nm,激发波长定为400 nm到480 nm→点击确定得激发光谱,点击Report读出最大激发波长为446 nm。
点击Instrument,将Scan Made改为Emission(发射)→设置激发波长为446 nm,发射波长为500~600 nm→点击确定得发射光谱,点击Report读出最大发射波长为525 nm。
2、标准系列溶液的配制及其荧光强度的测量
分别准确移取10 µg/mL维生素B2标准溶液0.50,1.00,1.50,2.00,2.50,3.00于50 mL容量瓶中,各加2.0 mL冰乙酸,加水至刻度线摇匀。倒入荧光比色皿约2/3,点击Method后点击General并设置Wavelength Scan,点击Instrument并设定EX为446 nm、EM为525 nm、Replicates为3次。确定后各组平行测三次标准系列溶液的荧光强度,记录数据得平均值。测量下一浓度溶液时先润洗3次,然后测量。
3、多维葡萄糖粉中维生素B2的测定
准确称0.10-0.14 g多维葡萄糖粉试剂于小烧杯中,用少量水溶解后转入50 mL容量瓶中,加冰乙酸2.0 mL,摇匀并用上述方法进行测定。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1、绘制样品激发及发射光谱,给出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
2、用标准系列溶液的荧光强度绘制标准工作曲线并给出标准曲线方程。
3、计算未知样品溶液VB2浓度及其在原始样本中的百分含量。
六、实验注意事项
1、测量时溶液加入比色皿容积的2/3或3/4,加入过少无法遮光,加入过多容易溅湿仪器。
2、加入待测液后要用擦镜纸将外壁吸干,不要摩擦外壁。
3、为测量准确,每测一个数值要重新加入溶剂,防止因漂白作用而出现的误差。
七、思考题
1. 试解释荧光光度法较吸收光度法灵敏度高的原因?
2. 维生素B2在pH=6~7时荧光最强,本实验为何在酸性溶液中测定?